bg大游集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批博士后出站
7月6日下午,bg大游集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批博士后出站仪式在bg大游能源中心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大学、晶科能源以及bg大游集团内外部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杨黎飞、相江峰博士的出站评审仪式。
杨黎飞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师从杨德仁院士,本次进站研究的课题为高效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异质结电池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制程步骤少、工艺温度低、温度系数低、双面发电等诸多亮点,是光伏行业的新宠,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量产。两年在站期间,杨黎飞博士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使得异质结电池开路电压达到740mV、短路电流达到39mA/cm2、填充因子超过80%、低温银浆耗量降低50-100%、金属化成本下降20%,量产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2.8%。以上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2项获得授权,并在国内光伏企业无人问鼎的光伏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上成功发表论文1篇,承担了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并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评审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沈文忠连用3个了不起来称赞杨博士的研究成果。
相江峰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具有多年电池行业从业经验,先后在比克、豪鹏等公司工作。本次课题立足于硅材料负极材料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课题研究,针对硅材料高比容量的性质,结合碳材料的高导电和轻量延展的特性,研发硅-碳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效提升硅负极的循环性能和功率性能。使得比容量能够稳定在500mAh/g左右,循环次数达到500次,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67.5%以上。相博士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3项,并积极承担了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评审组认真听取了相江峰博士的出站报告,一致认为相博士研究工作细致全面,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杨黎飞和相江峰两位博士是bg大游集成博士后工作站培养的首批博士后。据悉,bg大游集成博士后工作站于2015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2016年5月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的首批博士后进站开展研究。在博士后工作站的平台上,bg大游集成和国内外知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开发、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劲持续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