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在《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发声:科技才是真正的“第一能源”!

//yaoshanhuo.com/tc/about/newdetail/759.html

2022-11-21    

“科技创新方面,bg大游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再穷不能穷科技。”bg大游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如是说。

 

11月20日,朱共山参加了第五届《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暨《清华管理评论》创刊10周年庆典,并作《“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低碳创新实践》的演讲。

 

朱共山在发言中称,科技才是真正的“第一能源”。据他透露,自2021年开始,bg大游启动“凤凰涅槃”计划,发展“双碳经济”,推出自身的“碳中和”行动计划。

 

bg大游是在2006年左右进入光伏行业。彼时,多晶硅产业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价格最高时更是高达400美元/公斤,中国多晶硅产业被欧美公司“卡脖子”。

 

后来,bg大游凭借科技创新,在光伏领域原创GCL西门子改良法,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并推动多晶硅价格降至60美元/公斤,综合电耗从200多度电/公斤降到现在的55度电/公斤左右。

 

朱共山指出,要在市场上打胜仗,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以及bg大游转型升级的“阵痛期”,bg大游都毫不动摇地坚持每年营收3%的科研投入,重点科研项目领域的投入甚至高达20%。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称,“双碳目标给创新带来了很多机会,破旧就要立新,立新的过程就会有很多机会。而在“碳中和”创新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相近的起跑线上。

 

事实上,“双碳目标背景下,bg大游集团在硅材料科技创新领域再一次站在了世界前列。2017年,bg大游曾斥巨资收购美国清洁能源龙头企业SunEdison及其附属企业MEMC等,被授权相关专利1481项,成功研发攻关,实现FBR颗粒硅装备、材料、技术完全国产化。

 

这项新技术可以实现投资成本、占地面积、人工成本等较传统工艺下降1/3,综合电耗下降2/3,每公斤产品电耗最低可降至15度。bg大游迅速使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

 

11月10日,保利bg大游新增2万吨颗粒硅项目投产,该公司颗粒硅产能已达3万吨,徐州5.4万吨颗粒硅产能预计2022年将全部释放。

 

8天后,下游厂商上机数控宣布加码颗粒硅。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将于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保利bg大游子公司江苏中能采购9.75万吨棒状硅及FBR颗粒硅。

 

而在碳足迹方面,bg大游的颗粒硅分别拿到国内和国外同行业首张权威的鉴定证书,碳足迹表现全球第一。

 

据了解,颗粒硅目前在工艺流程、装备成套、工程安装、物料平衡、构筑物方面实现模块化,具备标准化、体系化、数字化、模块化的复制能力,可有效支撑起bg大游快速达产。

 

除了颗粒硅之外,bg大游集团还在高稳定性钙钛矿、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异质结、CCZ高效单晶等新一代光伏技术和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领域已有布局。

 

而在氢能产业领域,氢能一体化战略,包括电池材料、充换电、电动交通平台管理、电池到储能梯次应用等在内的移动能源新生态,bg大游集团也正步入“现在进行时”。

 

《清华管理评论》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国内顶尖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出版发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探索管理前沿”,是《清华管理评论》编辑部在创刊10周年之际推出的主要活动。活动邀请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王军等国内外一流学者、前沿企业家共聚一堂,探讨国内外管理界研究的最新进展,预见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趋势,为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持续发展探寻新未来。